好情緒需要學習
2012-04-10
  好情緒需要學習
  
   文/胥嘉芳
   ●英國華威大學教育博士
   ●環球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
  
   從今年二月開始,「林來瘋」現象席捲全台,「哈佛小子」令人津津樂道且引人深思的,不僅是他身為哈佛高材生的傲人學歷,或在NBA的表現,更是他對於人生的謙卑以及面對生命挫折的高EQ。相較於目前台灣的年輕學子,面對低潮動輒以自傷或傷人的行為來渲洩負面情緒,以致於發生了諸多令人沮喪的案件:台灣留學生的日本情殺事件、台大學生阻擋救護車事件、國中學生霸凌教師事件、藝人酒醉傷人事件等,這些怵目驚心的社會案件急遽增加,出事者的年紀愈來愈年輕,且事件的複雜及嚴重度亦快速惡化中,令人不禁迷惑:我們的孩子出了什麼事?答案可能是:這些孩子挫折容忍力太低。
  
   人生路上,好情緒的重要性勝過高智力,但父母、師長大多重視智育成績,對孩子「情緒」的關注明顯較少;很多父母覺得「情緒是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錯以為「孩子的穩定情緒無需成人特別教導,長大就懂了」,這樣的迷思可能導致孩子錯失學習管理情緒的機會,甚至產生偏差行為。好情緒不僅靠天生,更需要學習。
  
   影響情緒的因素
   情緒是人類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人類自呱呱落地開始即有情緒存在,情緒發展對於每個人的身心發展、認知及社會學習有重大的影響。因為人自出生即與他人接觸和生活,幼兒透過表情、聲音與肢體動作與他人互動,成人也藉由幼兒發出的情緒信號,覺察幼兒的身心需求,給予適時、妥當的關愛與照顧。因此,人的一生無法與情緒切割,認識及學習情緒的表達、因應與調節等情緒知能,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課題,且如同其他領域發展一般,在嬰幼兒期協助奠定良善、正面的情緒發展基礎,對孩子的一生有關鍵性影響。
  
   面對學步期、學齡前期或學齡期不同發展階段的孩子,父母常會疑惑該如何妥適的處理孩子的各種情緒反應?例如:1歲前的嬰幼兒,由於情緒尚處於較原始的基本情緒狀態,還無法用適切的語言或行動表達需求,故常以哭鬧、無理取鬧等令人頭痛的行為,來引起成人的重視;而2~3歲孩子開始發展自主性,但常因情緒控制能力尚未成熟,產生激烈的情緒反應,令父母不知所措,有人稱此階段為「人生的第一個青春期」,這時期的孩子也被稱為「the terrible two」(難搞的兩歲孩子);而4~6歲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日趨成熟,此時亦為發展道德意識及自我概念的重要階段。在討論如何面對及處理孩子情緒問題前,我們先了解孩子的情緒是如何被形塑而成,在這個過程中又受到何種因素影響?
  
   幼兒情緒發展取決於兩大條件:幼兒先天的狀態,包含身心條件和先天氣質,以及後天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歷程。身心條件意指與情緒有關的生理構造,例如:大腦中主管情緒的區塊是否正常發展,如果大腦功能不健全,有較高的機率影響未來情緒的發展;先天氣質則意指嬰兒出生後,對環境刺激所產生反應的傾向,先天氣質是遺傳及環境交互影響的結果,每個孩子都展現獨特的氣質,有些內向怯生,有些則活潑好動。許多學者提出不同的氣質分類法,但一般可將孩子的氣質分為三大類:溫火慢燉型、麻煩棘手型、順從溫和型。不同的先天氣質除了是情緒發展的基礎外,亦會引發成人對嬰幼兒不同的反應及互動模式,更可能影響孩子未來自我調適能力的發展。
  
   此外,國內外的研究皆指出,孩子成長過程中,後天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歷程,包含家庭狀態及氛圍、親子互動的品質、父母的教養模式及身教、言教,乃至於進入幼兒園後的學校環境、大眾傳媒、社會環境等,都與孩子的情緒發展息息相關。由於嬰幼兒大腦功能尚未成熟,需要藉由與身邊的親密成人,包含父母、親人、保母、教師等互動,建立依附關係,並且不斷的模仿成人的情緒反應,藉此刺激腦部發展,豐富情緒處理的知能,以建構自己的情緒處埋模式。因此,成人(尤其是父母)適當的教養模式及情緒互動品質,提供孩子正面的情緒學習經驗,實為左右孩子情緒發展的關鍵因素。
  
   從小培養好情緒
   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是一種可以逐步提升的智能。心理學者艾力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將人類一生的社會心理發展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奠基於前一階段的發展品質,如此逐層堆疊出成熟的社會心理發展,若某一階段的發展因故停滯或受到負面影響,則會影響後續階段的發展。以此概念來談情緒發展,嬰幼兒時期的情緒發展便是每個人一生的關鍵基礎,它會影響個人未來的社會人際關係、學習能力、自我概念等重要發展,因此需要成人逐步的協助幼兒提升「情緒智能」。成人如何引導幼兒培養正面情緒?具體實行的三階段如下:
  
   第一階段:協助孩子認識及察覺情緒
   「認識及覺察情緒」指能從視覺或聽覺刺激中,正確辨別自我與他人情緒向度及強度的能力,是發展各項情緒能力的基礎。幼兒階段的孩子正處於藉由自身反應及周遭環境,認識及探索基本情緒(如:快樂、生氣等)的階段,但可能較無法全然理解複雜的情緒經驗與混合情緒、某些事件中情緒的因果關係或情緒反應。因此成人可透過示範、支持性情緒活動、正面回應幼兒情緒表現及感受、運用情緒名稱及表情配對等活動,協助孩子認識及察覺情緒。
   第二階段:協助孩子培養表達情緒的能力
   個體將內在的情緒感受,透過外顯行為表現出來,稱為情緒表達,包含語言及非語言的行為表現。幼兒早期由於語言或行為不足以適當表達所需,常以哭、鬧等原始方式表達負面情緒,藉由與環境互動及社會學習,逐漸習得較成熟的情緒表達方式。孩子是否能正確表達情緒,對於未來社會性發展扮演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成人應透過示範、支持性情緒活動等,鼓勵孩子練習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藝術活動等方式學習適切表達及分享情緒。
   (全文請見蒙特梭利雙月刊100期)

Copyright (c)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 [ 連絡我們 ]
全能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2段61號
電話:886-2-27927791 傳真:886-2-2618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