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教孩子
2011-08-12
  Q:管教孩子真的不能體罰嗎?連罰跪、打手心也不行嗎?我的兒子很皮,不打不罵該怎麼管教?
  
   A: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被體罰?因為他太皮,聽不懂你的規範?摸不清你的情緒底線?首先,先捫心自問,我們為什麼會體罰孩子,尤其是6歲以下的孩子?是他們「真正皮」?還是我們「太過驕傲」,以為自己一定能輕而易舉的控制、教導他們?還是我們「太容易被激怒」,打翻的果汁、偶爾失控的喧鬧,都足以挑起成人的憤怒?成人把驕傲、憤怒控制好,是不是就能秉持較平和的態度看待孩子的調皮搗蛋?罰跪、打手心就不會傷害孩子嗎?因為不會留下「外顯的」痕跡,所以,成人認為罰跪、打手心是「薄懲」?孩子們是怎麼看待罰跪、打手心呢?如果我們也回到童年期檢視自己如何被父母、師長體罰的歷程,是不是還能那麼輕易的舉起手體罰孩子?
  
   守規矩、有禮貌、有責任感是公認的「好孩子」形象,但這些行為仰賴日常生活中與環境的互動模仿,且需要長時間的內化歷程。好孩子不是「被體罰」產出的,而是被催化、被鼓勵的。鼓勵孩子發展出更多的內在資源和勇氣,孩子才願意在「我不能」的猶疑中,轉變成「我願意試試看」的狀態。
  
   因此,善用鼓勵的原則與策略,能夠讓孩子滋長勇氣、信心,幫助他們成為更符合社會規範的「好」孩子。首先分享鼓勵的原則:
   1.接納孩子原本的樣貌。
   2.發掘孩子多元的優點。
   3.信任、尊重孩子。
   4.重視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勝於結果。
   5.成人本身的態度要積極、樂觀、正向。
  
   基於以上的鼓勵原則,再詳述鼓勵的策略:
   1.明確指認孩子個別化的優點:「你真的很貼心,會幫媽媽倒水,而且正好是媽媽喜歡的溫開水!」
   2.在孩子負面行為中發現正向的價值:「你打翻了果汁,可是你願意自己拿抹布來整理!」
   3.賦予孩子責任感:「原來你是一個這麼愛妹妹的小哥哥,妹妹因為你唱歌給他聽,睡得特別香甜。」
   4.提供孩子有貢獻的機會:「謝謝你幫忙擦桌子,因為你的努力,大家才有乾淨的桌面!」
   5.認同孩子努力的過程:「你愈來愈會擰毛巾了!」
   鼓勵能增強孩子良好的社會行為,聰明的家長和老師們不妨以鼓勵替代懲罰;唯有內心的能量不斷被鼓舞,外顯的行為才能更趨於良善!
   成人如此,孩子也是這樣長大的。

Copyright (c)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 [ 連絡我們 ]
全能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2段61號
電話:886-2-27927791 傳真:886-2-2618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