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幼兒五大數學基本能力
2010-04-09
  培養幼兒五大數學基本能力
  
   文/鄭小慧
   ˙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
   ˙美國AMI0-3歲合格教師
   ˙美國AMS3-6歲合格教師
  
   成人有許多數學經驗,卻很容易在大量的運用過程中,遺忘或模糊了數學本質的意涵。其實,數學起源於人們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早期的遊牧時代,人們想知道每天放養的牲畜有多少?到農耕時代想知道種植面積的大小?收成如何?從以物易物到貨幣買賣,人們有許多想解決的問題,這是屬於數學的思維。人們除了想要解決問題,也想要與他人溝通此問題,並且記錄下來。因而衍生了數學語言與符號。
  
   幼兒的數學發展起源與人類數學概念思維的發展雷同,也是從面對實際的生活問題開始。例如:兩歲女兒嗜吃甜食,她會注意我每次給了她多少顆糖,並開始有「多」「少」的概念和語言。當我告訴她:「糖果吃2顆就好,吃3顆就太多了。」她開始有2和3的「數名」和「數量概念」。孩子就是從生活中的點滴,經驗數學概念,吸收數學語言,再以已有的概念和語言為基礎,與他人溝通,進而學習數學符號,建立進一步的數學概念。幼兒期的數學概念包含邏輯、形狀、空間、量、數等五大領域。以下列舉各領域在幼兒階段所包含的內容,並簡要討論建立數學概念的過程。
  
   1. 邏輯概念  
   邏輯概念是一種思維方式,高層次的邏輯思考可以幫助人類理性、系統、多面向,且更有彈性的思考問題。很明顯的,幼兒尚無法做如此的思考,但還是可以透過具體經驗來了解環境,進而建立邏輯思維能力。比如︰一歲左右的嬰兒拿著小湯匙,剛吃完一口飯,高興的張開手臂,卻不小心將湯匙掉到地上。他隨著聲源往下看,你正將湯匙撿起來遞給他,他隨即又將湯匙往地上丟。如果你願意配合,孩子就會重複數次這樣的我丟你撿,來探索他的發現。不論孩子想探索的是聲音或是重力,他已認識了因果關係--因為我鬆手,所以湯匙就掉在地上。因果關係的概念就是一種邏輯思維,具有此概念後,孩子會顯現「有意識」的探索行為。你會發現孩子從第二次以後的丟湯匙動作就是有意識的行為,稍後,他可能還會丟其他物品,來探索他的發現。
   邏輯概念包括︰
   ˙配對︰能夠分辨相同、相異,然後找出相同的,或是相關的。例如:找到蘋果的卡片配上蘋果,草莓的卡片配上草莓等;以及將幾雙散放的襪子,找到同一雙配成對。
   ˙分類︰在分辨事物關係的異同後,能找出相同的特性,將其歸類。分類比配對需要更多的判斷力,因此孩子初期容易出現錯分的情形,縱使孩子分類錯誤,也啟動了判斷思考的過程。較小的幼兒可以做特性明顯的分類,如紅、黃、藍三原色物品的分類;稍大後,可以將玩具、家人的衣物分類擺放在不同的櫃子;更大後,可以處理多項類別的分類,例如:同樣一組積木,可以按照顏色分類,也可以按照形狀分類。
   ˙對應︰包含感官上判斷量的對應,以及一對一的對應。例如:判斷大鞋是大人的,小鞋是小朋友的;以及意識在某些狀態下一樣事物只能做一個對應,例如:一個瓶子只配一個蓋子,一張票對應一個座位。一對一對應概念的建立,是學習數算能力的基礎。亦即孩子必須知道點數時,一個物品只能數一次。
   ˙形式規則︰是指在一組重複出現的事物間,找到其間的規則和模式。例如:春、夏、秋、冬是大自然現象的規則,布料、壁紙的花色、音樂的旋律也有形式規則。要找到形式規則必須注意事物之間的先後順序,需要更精確的辨識力,因此,是較高層次的思考推理能力。就像孩子很早就可以分辨大小,但是要將一組有規則大小變化的子母套按順序排列,就需要較長的時間。當孩子能判斷一件複雜(多步驟)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就代表他有能力做尋找形式規則的活動,能做更穩定的推理與思考,甚而自己創造形式,以及進行隱含規則的認知學習。例如:了解十進制,必須在孩子有基本的形式概念之後。  
   觀察是邏輯的建構起源,也是建立數學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必須先引導孩子觀察、探究與找出各事物之間的關係。而非要求記憶或背誦結果,孩子能夠記住結果,其實是概念建立完成後的必然現象。
  
   2.形狀概念 
   不論是平面或立體形狀,都可以正確的語言向幼兒介紹。如這是正方形(色紙)、這是圓柱體(積木)等(使用正確名稱,而不是籠統的說方方的、圓圓的。)以語言引導孩子統整行動與感官經驗,建立思維,孩子就能逐漸「看見」(註1)環境中的其他正方形、圓形等,而注意到形狀的特性。當孩子認識形狀的名稱後,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做形狀造型、摺工、剪工、描繪等工作,來擴展圖形經驗與探索形狀之間的關係。最後,再和孩子討論各形狀的特性,以及不同形狀間的關係。而不論哪一個階段,孩子都必須以肢體行動來感知,而非僅是視覺的經驗,才能真正建構圖形概念。
  
   3.空間概念
   空間概念包含了解位置、方向、距離等空間關係和相關語言,以及空間運用的活動。孩子能夠理解上下、前後、裡外、旁邊、中間等位置,和往前後、左右移動或旋轉等方向,以及靠近或遠離等距離感,必須先具有本體知覺,並透過實際行動探索空間,方能建立這些空間概念。因此,孩子需要有充分的機會在空間中移動身體,以及移動物體的肌肉經驗。待孩子有空間感後,便會有興趣做空間運用的活動,例如:在大環境中大膽的移動自己,堆蓋積木、組合樂高和模型玩具等。也就是孩子各階段的粗大、精細肌肉動作協調能力會影響他們初期空間探索的能力。但是,空間概念的增進,並不等同於年齡的增加,而是取決於孩子的實際行動經驗。
   (全文請見蒙特梭利雙月刊63期)

Copyright (c)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 [ 連絡我們 ]
全能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2段61號
電話:886-2-27927791 傳真:886-2-2618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