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在哪裡?
2012-12-11
  文/蔡美琦
   ‧國際AMI 0~3歲合格教師
   ‧美國AMS 3~6、6~9歲合格教師
  
   數字會說話!數字每天、每分、每秒的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無止盡的傳達著它的訊息!但是,你接收到了嗎?
   每次看著孩子為了解決數學應用問題,搔破了頭、咬壞了鉛筆,口中還不停的抱怨「好難喔!」的當下,我思考著,數學真的有那麼難嗎?
   撇開高等數學、微積分,有多少孩子在學習數學的起點,就已決定放棄數學,又有多少成人在離開學校多年後,對數學仍避之唯恐不及!為什麼?
   數學究竟在哪裡?好笑的是,課本裡的數學是它最後的終點站。它源起於人類活生生的生活中;它存在於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它存在於每天的日出日落中。你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會發現它的身影;你在環境中的每個角落都看得到它!它無處不在。
  
   數學在我們的需求裡
  
   數學朝夕與我們相處,我們卻在長大時,選擇背棄它?不是的!我們沒有離開它,因為我們不能沒有它,我們不願接受的是那些「目前」對自己沒有用的學問!(就算有人提醒你:別等到書到用時方恨少時才怨嘆,因為太沒有需求感了!就像很多人痛恨三角函數一樣,它是有道理的!)
   記得小時候有關雞兔同籠的數學問題,挫敗了許多孩子,有些人更是直接批評它是白痴問題,因為有誰會把雞和兔子關在同一個籠子裡?回過頭來想想現在的孩子,如果相同的問題擺在他們的面前,一定還有許多孩子無法計算出來,但會去質疑問題的孩子少了,他們會反問為什麼雞和兔子不能關在一起?其間的差異怎麼來?生活經驗不同使然!
   玩過彈珠吧?這可是歷久不衰、寰宇共通的童玩。這個遊戲需要具備下列條件:1.彈珠。2.最好有個對手。3.手指靈活度、穩定度要好。4.需具備手眼協調能力,才能看準、對準、握穩、直射、打中。但這和數學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著呢!彈珠要玩得好必須懂得看,看地形、看方位;懂得測量,測量距離、使用力道。當然,更重要的是能精算輸和贏之間的獲利和損失,才不至於最後所有彈珠都落入別人的口袋。
   或許因為經濟不景氣,愈來愈多的人對數字敏感了起來。看到物價往上揚,聽到股價往下掉,有生活壓力的人們不得不重新面對過去討厭的數學問題。以前只會將錢存在銀行的人,現在不僅會到處比較各銀行利率的高低,甚至開始研究投資管道,以因應負利率時代的來臨,錢存在銀行只會讓錢變薄!這時,面對那麼多複雜的計算公式,也沒聽見誰說「這個好難喔!」這就是有需求和沒需求的差異。
  
   數學在生活裡
  
   先叉開話題,聊一個小事件。前陣子,我帶著幾個小一學生進行有關一天是24小時的活動,希望孩子將每一個整點時間大約從事的活動寫出來或畫出來。令人詫異的是,一半以上的孩子會不斷的跑來問我:「老師,我忘記7點時在做什麼?」這時,我會給他一點提示,反問他:「你都是什麼時間去上學?」出人意料的是他的回答:「打鐘的時候。」
   這段小插曲顯示的是什麼?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日子是沒有感覺的。太多的事由父母代勞,對時間的感覺和生活是沒有聯繫的。我要表示的是,我們讓孩子脫離了「數學就是生活」這一回事!如此,你又如何能期待孩子的數學能力或對數學產生興趣呢?
   老師們最喜歡討論如何提高教學品質,以及有什麼方式可以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最喜歡帶孩子認識分數,那真是一件愉悅旳事。因為,只要談起分蛋糕、切披薩,孩子參與的熱度直接爆燃,覺得它有趣又好玩,對於分數計算的反應也一樣,那就是分數好簡單。當然,這也是因為切合孩子的經驗所致。
   在進入正式的數學教育之前,孩子做了哪些預備工作?在孩子開始學習數數之前,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數學基礎呢?答案是:請讓孩子有品質的體驗生活吧!
  
   讓孩子有品質的體驗生活
  
   體驗什麼?可以是時間。起床、洗臉、穿衣、吃早餐等,時間是有規則性的,對時間有感覺,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的所有事,自然就會發現生活中數字的意義。例如:早上6點起床和7點起床有何不一樣?60分鐘是多或是少?那一分鐘呢?
   體驗什麼?可以是做家事。用大水桶提水和用小臉盆盛水時,手感是不同的,對於水量和容器間的關係,或者重量和使用力氣間的關係,都能直接透過身體而覺知。這個覺知點,又是敏感度和專注力的來源。
   體驗什麼?可以是休閒娛樂。要去哪裡?怎麼去?花多少時間?預備多少旅費?準備哪些物品?哪些是需要購買補充?所有經歷就如一題題真實的數學應用問題呈現於眼前,直接體驗和解決。
   (全文請見蒙特梭利雙月刊104期)

Copyright (c)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 [ 連絡我們 ]
全能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2段61號
電話:886-2-27927791 傳真:886-2-2618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