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三低孩子的推手
2013-10-13
  採訪/曾琴蓮
   專業諮詢/王宏哲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陽明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台灣大學、長庚大學、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講師
   ‧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節目、Baby 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站常駐醫學專家
  
   現代父母孩子生得少,因此竭力滿足孩子的需求,也不斷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但是父母做得愈多,孩子的能力愈強嗎?其實,事事代勞、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可能會阻礙孩子的發展,讓孩子無法發揮自己的能力。
   近年,香港人觀察港孩有三低: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和抗壓力低。反觀台灣的孩子,也不乏三低現象。我們經常看到外傭幫孩子揹背包、媽媽幫孩子穿鞋子,不順心就當街嚎啕大哭的孩子。你,是不是這些孩子背後的推手?
  
   過度保護讓職能治療大行其道?
   現代少子化現象,使得父母過度保護孩子,孩子還未跌倒就趕緊攙扶、還未碰水就阻止,造成孩子發展能力受阻或出現遲緩現象,以及各項能力的弱化。因此,近年父母帶著孩子尋求職能治療的比率愈來愈高。兒童發展醫學專家,同時也是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王宏哲執行長不諱言現代孩子的發展問題的確變多了,他說:「近年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愈來愈多,但10個有8個是後天因素造成的,多數孩子是因為長期被過度保護和限制,沒有獲得足夠的感官刺激與肢體動作協調,以及前庭與本體覺缺乏刺激所致,以致不喜歡與人接觸,進而影響情緒調節、社會互動等能力,出現觸覺防禦、人際防禦等感統問題。」
   此外,王宏哲執行長根據他的臨床評估指出,現代孩子的堅持度、活動量問題,增加了3~5倍,好動和容易分心的孩子也愈來愈多,這和父母的教養息息相關,常見許多「倒因為果」的錯誤管教,比如:孩子因為成人過多的禁止而造成好動,但父母卻因孩子好動而禁止孩子活動。王宏哲執行長說:「現代父母很會照顧孩子,孩子很聰明、反應好,成長曲線很正常,但是在診間卻經常看到3歲孩子還用奶瓶喝奶,4歲孩子還要媽媽幫忙穿鞋、餵食,不會和人打招呼、不懂禮儀的孩子也比比皆是。」關心孩子成長的父母,先檢視一下自己是否過度保護孩子,以免成為三低孩子的推手喔!
  
   改變教養,三低變三高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執行長教你改變教養觀念和作法,把三低孩子變成三高孩子:
  
   自理能力
   多數父母認為吃飯、穿衣等自理能力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會,甚至抱著「交給老師教就會了」,而錯過最適合培養自理能力的時機。舉凡自己餵食、穿脫衣物、如廁等自理能力,1歲寶寶就可以慢慢開始練習。如果父母過度保護,以比孩子更小年齡的教養方式帶孩子,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就會比別人落後很多。很多時候孩子的入學分離焦慮不是因為不喜歡上學,而是還未準備好上學,因為父母沒教好上學前該預備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愈高,適應期就愈短,面對挫折的適應力也會更好。
   父母這樣做:
   1.以主動性取代被動性
   我們常在孩子被動的狀態下幫助孩子,因而無法養成孩子的主動性。以穿衣服為例,引導孩子以手就袖口,而非抓孩子的手放入袖口,如果孩子沒有動作就暫停。也可以配合簡單的口語指令,引導孩子依指示一步一步的自己完成動作。
   2.學習是一個過程
   學習不是一蹴可幾,父母經常沒有耐心等待孩子練習,而動手代勞。以吃飯為例,「髒亂」是孩子學習自我餵食必經的過程,如果父母無法忍受,就只好餵孩子到3歲。其實,飯粒掉出來、湯灑出來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孩子從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自理能力,得到了成就感,進入團體生活中,才不會產生極大的挫折感。
   3.掌握施行的時間
   1歲多孩子會以「玩」的心情探索、學習,是最適合培養自理能力的年齡;4歲以後的孩子自主性增強,學習過程變成「訓練」時,容易引起孩子的排斥,學習的成就感也較低,這時成人和孩子都需要花加倍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施行的時間很重要。
  
   挫折容忍力
   有輸有贏是真實生活的現況,但現代孩子玩伴少,從小缺少輸的經驗,進入團體生活中,遭遇挫折時,就會不知如何面對輸的心情,只好用原始的哭鬧情緒發洩。因此,父母和孩子玩遊戲時,不要過度保護孩子,擔心孩子輸不起就讓他贏。
   父母這樣做:
   1.提供剛剛好的挑戰
   沒有挫折經驗就無法學習面對挫折,但挫折太大也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因此,提供剛剛好的挑戰,可以讓孩子累積成功與挫折的經驗。比如:4歲孩子的能力可以完成8片拼圖,父母就可以提高到10片,藉此提升孩子挫折容忍力。父母陪孩子進行競賽遊戲時,可以控制讓孩子的輸贏比例約在2比3左右。
   (全文請見蒙特梭利雙月刊104期)

Copyright (c)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 [ 連絡我們 ]
全能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2段61號
電話:886-2-27927791 傳真:886-2-2618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