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友伴關係
2010-12-12
  交朋友,真快樂
   嬰幼兒的友伴關係
  
   文/陳春吟
   ˙美國俄亥俄州達頓大學小學暨幼兒教育碩士
   ˙美國AMS 0~3歲合格教師
   ˙台中雅善托兒所所長
  
   「交朋友」這件事,在每個人的一生中不斷的進行著。隨著年齡的增長,交友的性質、態度、對象,以及被朋友影響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孩子的友伴關係不只是有人陪著玩而已,重要的是學習如何交友、與人互動,以及如何當個好朋友與維持友誼。
  
   從嬰幼兒階段開始,孩子就需要家人與師長的愛與接納,以及耐心的引導,才能奠定自信的發展基礎,以及互動的技巧,如此才能讓孩子進一步的發展友伴關係。
  
   嬰幼兒的友伴關係發展即是所謂的社會發展,也是從出生開始慢慢發展而來的。如同其他的發展,社會發展也是藉由「遊玩中與人互動」學習而來的。依據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他認為心理社會發展是連續而累積的,前階段的發展會影響下一個階段。他將人的一生分成八個階段,0~6歲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各有獨特的發展任務,以化解不同的危機,為下一個階段的學習提供經驗基礎。
  
   第一階段(出生~1歲):信任與不信任的對抗
  
   「信任與不信任」是孩子發展社會行為最原始的立基點。孩子從照顧者對他的回應中,感受到這個人是否值得信任,再從這個人的回應中,學到這個環境是否可以信任。因此,照顧者與孩子的互動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當孩子對人和環境產生信任時,才能學會如何與他人互動,以及在環境中放心的探索。當孩子對人和環境不信任時,他會顯得退縮與害怕。這種信任與不信任的感覺是藉由與照顧者的互動經驗累積而來的,不僅影響孩子對人和環境的態度,也與未來友伴關係的建立息息相關。
  
   此階段孩子主要的互動對象仍以成人居多,他們和其他嬰幼兒的互動是從出生不久的「誘哭」(一個哭,就會有人跟著哭),到4、5個月時注意到其他嬰幼兒的存在,而對其微笑或表興趣,接著,6~8個月時會彼此互看與模仿對方簡單的肢體動作。其中,7個月左右的孩子處於害怕陌生人的時期,有時連熟悉的親友也會突然不願親近,卻對其他嬰幼兒或年長孩子比較沒有明顯的怕生行為出現。
  
   成人的引導和協助:
   1.與嬰幼兒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滿足與正確的回應嬰幼兒的需求,且對嬰幼兒的探索,能以正面與鼓勵的方式支持。
   2.與嬰幼兒說話、互動也是提升嬰幼兒社會技巧的重要作法。嬰幼兒藉由和照顧者的互動、說話中學得與人互動的技巧——輪流與閱讀對方臉上的情緒。
   3.用愉快、溫和的聲音與嬰幼兒互動,對嬰幼兒的微笑或反應,給予適當的回應與鼓勵。
   4.考慮嬰幼兒本身的個性特質。有些孩子喜愛親近人群,或天性隨和、喜悅;有些孩子害羞內向,不易接受陌生人或新環境,這些都需要成人耐心的引導互動技巧,並給予時間與機會不斷的練習,孩子就能發展出良好的社會能力。
  
   第二階段(1~3歲):自主自律與羞怯懷疑的對抗
  
   此階段孩子因能力增進,凡事都想自己來,這是孩子學習獨立的一個重要行為。但畢竟孩子還年幼,仍有很多事做不到,但又希望得到讚美與接納,因此產生懷疑與退縮。這種矛盾的心情常存在孩子的心裡,若成人能以耐心、溫和的態度對待,加上適時的稱讚與肯定,即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與自律能力。
  
   此階段孩子的互動對象漸漸的由父母、親友進入同儕團體,這時最早的友伴經驗大都來自幼兒園的孩子。2歲之前的孩子互動方式是以互相觀察、模仿為主,遊戲時是單獨進行,或企圖拿別人的玩具把玩,很少有互動的行為出現。2歲以後的孩子,雖仍以平行遊戲為主,但孩子已會彼此簡單的交談,以一個跑一個追與互相模仿的方式遊玩,此時的友伴關係較為脆弱,友伴對象較不固定,當父母呼喚時會很容易的從遊戲中離開,不會顧慮其他友伴的感受。2~3歲孩子會開始模仿親友或其他友伴的行為,而且在他們的引導之下,也能尊重他人的權益與短暫的等待,因此,此時期是發展孩子對人、對師長、對父母態度的重要階段。
   (全文請見蒙特梭利雙月刊92期)
  

Copyright (c)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 [ 連絡我們 ]
全能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2段61號
電話:886-2-27927791 傳真:886-2-2618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