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的交友之道
2010-12-12
  少子化的交友之道
  
   文/林以凱
   ˙美國Spalding大學教育博士
   ˙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台灣這幾年來,許多夫妻因為價值觀、生涯規劃,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選擇不生育或只生育一個孩子,造成明顯的少子化現象。政府著眼於未來可能遭遇的經濟、社會,以及人力資源等問題,不斷推出優惠及補助政策鼓勵夫妻生育,各級學校也努力提升競爭力及學費減免等措施,以避免招生不足的問題;但是,卻少有人重視少子化現象對孩子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影響在於社會能力的發展。孩子在缺乏手足互動、模仿,以及相互學習的機會下,他們的人際關係與社會能力的養成,的確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關注。
  
   孩子常見的同儕問題
   所謂社會能力,意指孩子在社會上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包括:協調溝通、團隊合作、挫折容忍力,以及相互尊重、修正自我和自信心等態度及特質。在少子化的社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很多機會和同儕互動,在缺乏一起學習、玩樂的友伴之下,孩子常會有失序或是不良的行為出現,例如:
  
   1.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常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且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這種固執己見的情形,造成孩子對父母的管教常有不服、甚至頂撞的行為,而孩子與友伴之間,也常會因為自私與不易妥協,造成不良的同儕關係。
   2.肢體衝突
   孩子有意見時,會透過語言、表情,以及肢體動作表達,而前兩種方式,是需要經由與他人頻繁互動才能學得的。所以當孩子缺乏友伴,沒有許多機會與他人互動,並練習用語言與表情來進行溝通協調時,就可能以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意見,造成孩子之間經常發生肢體衝突。
  
   3.情緒失控
   團體生活對於孩子的情緒發展是很有幫助的,一方面能學會情緒的正確表達方式,另一方面也能在團體的支持下,緩和並調整負面情緒。所以當孩子缺乏同儕互動時,便沒有很多機會能從他人身上得知自己的情緒認知與表達是否正確,造成情緒常有失控的狀況。
  
   4.孤僻沒有朋友
   有些孩子經常躲在角落裡自己玩,很少跟別人互動或主動參與團體遊戲,這種情況有時候是孩子的個性使然,但大多數是孩子不知道怎麼邀請別人一起玩或參與別人正在進行的遊戲。這些交朋友的能力,也是需要孩子多與同儕互動才能學會,而在少子化的社會,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機會當然不多了。
  
   5.不會分享
   有些孩子不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或是有糖果、餅乾時也不會分給別人吃,這種被成人認為是「吝嗇」的行為,大多是孩子缺乏同儕互動所造成的。當孩子很少有機會和別人一起玩,或是很少參與團體活動,就不會知道「分享」在團體生活中的重要性,導致孩子不但沒有合作的概念,也很難交到好朋友。
  
   幫助孩子建立同儕關係
   孩子有上述情形出現,不是因為他們個性不好,也不是交到壞朋友,而是在生活當中沒有很多友伴讓他們模仿與學習,進而修正自己的態度與行為。因此在少子化的社會,父母可以從下列幾個方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儕關係,進而養成正確的社會行為與態度:
  
   1.從了解孩子的同儕關係開始
   父母可以在一旁觀察,孩子的朋友多不多?當孩子和朋友在一起時都做些什麼?當他們之間意見不同時,孩子是怎麼處理的?甚至,父母可以從別的孩子身上了解他們對於自己孩子的想法。觀察,是父母了解孩子同儕關係的第一步,但是卻有很多父母讓孩子們一起玩後,就不管他們了。唯有了解孩子和友伴相處的狀況,才能用正確的方法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同儕關係。
  
   2.提供孩子和友伴相處的機會
   現代社會裡,孩子缺少和友伴一起相處的時間,有時候是因為孩子生得少,有時候是因為家住公寓大樓的關係,但是孩子有多少時間和友伴相處,卻是父母可以很輕易決定的。父母可以在假日邀請親朋好友一起聚餐或出遊,平時可以多鼓勵孩子找鄰居的同伴一起玩,甚至父母也可以多讓孩子閱讀,讓孩子和友伴之間有更多的話題。只要不怕麻煩、事先安排好生活計畫,孩子是可以有更多機會與同儕互動的。
   (全文請見蒙特梭利雙月刊92期)

Copyright (c)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 [ 連絡我們 ]
全能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2段61號
電話:886-2-27927791 傳真:886-2-2618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