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盡情揮灑繽紛色彩 ——專訪台北福樂幼稚園俞麗娜園長
2010-04-13
  讓孩子盡情揮灑繽紛色彩
   ——專訪台北福樂幼稚園俞麗娜園長
   採訪/洪碧霞
  
   自1984年擔任福樂幼稚園園長一職後,俞麗娜園長就不斷的找尋最能夠幫助孩子成長、激發孩子無限潛能的幼教課程模式,因為她認為幼兒教育不僅是關注孩子有沒有吃飽、喝水,衣服有沒有穿暖,中午有沒有午睡,一天排便幾次……諸如此類的保育工作而已。專業的學前教育機構——幼稚園,除了做好重要的保育工作,更需協助孩子完成幼兒時期的發展任務:基本動作及技能的獲得,發展認知能力,學習判斷是非、發展道德良知,發展社會行為,與親人、同儕建立親密關係等。
  
   觀摩蒙特梭利教室
   點燃認識蒙特梭利教育火苗
   俞麗娜園長積極的參與各種不同的研習活動,希望能找到與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幼教課程模式。在一次觀摩蒙特梭利教室的活動中,俞麗娜園長被蒙特梭利教育精神、理念感動,從此展開探尋蒙特梭利教育之路。她說:「走進蒙特梭利教室,我看到了美觀、精緻的蒙特梭利教具,井然有序的排列在教具櫃上;孩子們自由的從教具櫃上選擇『工作』,有的放在地毯上,有的放在桌子上,便認真的投入工作中;完成後,將工作放回原位,再選擇另一份工作繼續操作,個個忙碌不已。老師和孩子的動作優雅,交談時輕聲細語,整間教室呈現祥和的氣氛和美感。尤其是當我看到幾個正在進行數學工作的孩子們態度從容、不疾不徐的依據個、十、百、千順序,排放金黃色珠和數字卡,進行大數目數字的加法工作時,心中更感震撼,因為當時我正為就讀中班的小女兒數學學習狀況不理想而傷透腦筋,而這幾位與小女兒年紀相仿的孩子們已經能運算這麼難的數學題目。」眼前所見的種種景象,超乎俞麗娜園長的想像,也因此點燃了想認識蒙特梭利教育的火苗,參加了由已故龔富谷老師開辦的蒙特梭利師資培訓課程。
  
   結業後,更加堅定俞麗娜園長落實蒙特梭利教育的決心,不僅鼓勵老師接受蒙特梭利師資培訓,更召開家長說明會,讓家長了解在蒙特梭利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所展現的種種驚人能力。於是1990年福樂幼稚園的第一間蒙特梭利教室誕生了,但由於多數家長還無法認同混齡教學,所以1994年全園轉型為蒙特梭利分齡教學;經過三年的努力,1997年終於全園實施蒙特梭利混齡教學。
  
   從1990年福樂幼稚園成立第一間蒙特梭利教室至今已經過20個寒暑,期間為了更掌握蒙特梭利教育精神,俞麗娜園長參加了中國文化大學開辦的3~6歲蒙特梭利師資培訓課程,由國內資深的蒙特梭利教育專家吳玥玢老師負責培訓。此外,更帶領全園老師不斷的參與各種蒙特梭利教育研習活動,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精進教學內容和技巧。2001年,更鼓勵大女兒和園裡的戴瑞玉老師遠赴美國科羅拉多州參加丹佛蒙特梭利師資培訓中心主辦的訓練課程,歷經三年的努力,終於取得AMI 3~6歲合格教師證照。
  
   手是心智的窗口
   由於科技的進步,大腦研究進步神速,科學家從許多相關報告中發現「反覆的手部運動,不僅可刺激大腦皮質運動區,還可以運用到大腦其他更廣泛的範圍」。俞麗娜園長說:「蒙特梭利博士在其最重要的三大著作《發現兒童》、《童年之祕》、《幼兒的心智——吸收性心智》中不斷的強調『腦與動作』的關連,因為她從觀察孩子的過程中發現心智發展是透過動作發生的,也就是說『手是心智的窗口』。」因此,科學家對大腦的研究發現,正好為蒙特梭利博士的主張提供了最佳的證明。
   俞麗娜園長表示,蒙特梭利教室裡設計了許多讓孩子動手做的工作,以日常生活區為例,有抓豆、倒豆、舀豆、剪工、貼工、縫工、刷桌子、擦玻璃等工作,都能提供孩子充分練習的機會,讓腦神經元不斷的與其他腦神經元連結,增進大腦的發展。可惜的是許多父母並不知道讓孩子「動手做」的重要性,而讓孩子投入大量時間學習美語、樂器,或是「讀、寫、計算」能力的培養,其實,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作法。
   (全文請見蒙特梭利雙月刊88期)
  

Copyright (c)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 [ 連絡我們 ]
全能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2段61號
電話:886-2-27927791 傳真:886-2-2618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