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品格力 ——生活、遊戲與學習
2010-06-01
  玩出品格力
   ——生活、遊戲與學習
  
   文/陳依萍
   ˙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助理教授
   文/林慧芬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
  
   台灣婦女的生育率逐年降低,2009年已在世界各國敬陪末座,這意味著少子化的現象更加惡化,獨生子女較過去更普遍,於是,父母更將孩子視為獨一無二的寶貝。當父母把孩子捧在手掌心時,對孩子的期待會更高,也愈願意充分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我曾與嬰幼兒用品店員工閒談時,問及少子化的現象是否衝擊到業績?令人出乎意料的回答卻是:「不會啊!父母倒是更捨得花錢了。」當父母願意付出更多,是不是心也變得更柔軟,更捨不得要求孩子?
   從幼教現場來看,老師們經常反應現在孩子更聰明,卻也更自我中心,缺少感恩、關懷與責任心。而現代父母則認為只要孩子不輸在起跑點,花再多的金錢加強孩子各種學科的能力與才藝都是值得的,卻往往忽略孩子的人格發展才是影響一生最重要的基石。
  
   品格教育關乎孩子的未來
   系上大三學生及修習幼教學程的學生都必須到相關機構實習。每次我們到實習機構訪視學生時,總會請教實習機構的負責人或師長,對我們如何教育學生有什麼建議?大部分都會重複說一句話:「態度對了,什麼都對了。」他們表示,專業不足,可從職場充電,但態度不佳,能力再好,也難與人共處或再學習。這個「態度」就是我們要談的品格。
   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中,孩子們面臨眾多競爭,不僅是學業成績和知識的競爭,更需在意志力、心理狀態和人格特質上較量。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居禮夫人曾提及,她從科學生涯和人生道路上體會出一個道理,即「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依賴於品格」。因此,若能培養孩子勇敢、堅強、樂觀、負責任的品格,將更能協助孩子克服種種困難,自在的獨處或與他人合作,進而達成人生目標。
   面臨21世紀全球性的競爭,世界各國莫不進行教育改革,以提升人口素質並累積國家能量。其中,「品格教育」已經成為眾多國家所強調的教育改革重點。許多研究顯示,人的品格深深影響個人、社會、環境與國家的生存與發展,而個人的道德、倫理與價值觀則是構成品格的核心要素。因此,現今教育的重點必須從強調知識的傳遞轉而朝向良好品格的培養。
     
   品格教育內涵
   自古以來品格教育即受到重視,孔孟學說所論述的不外乎是品格教育的內涵。簡言之,品格教育可從三大面向來看,即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也就說人們必須學習如何與自己、與他人、與環境相處,進而學習做事的方法,以期待教養出來的孩子能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
   透過培養孩子的六大品格,即尊重、責任感、公平、值得信賴、關懷、公民責任等自我管理能力,進而形塑良好的品格,使其能知善、愛善及行善。這「品格六大支柱」的內涵如下:
   1.尊重:仔細聆聽他人說話,對別人將心比心。
   2.責任感:說到做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3.公平:遵守遊戲規則,讓別人也有機會。
   4.值得信賴:誠實、不作弊或偷竊;可靠、有始有終。
   5.關懷:待人寬大厚道,幫助有需要的人。
   6.公民責任:盡己之力,讓學校、社區和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除此,還可加上「感恩」。因為心存感恩的人,對生命總是充滿關愛。再者,最富有的人不是擁有最多財富或權力,而是知道感恩。我們期待能教養出知福、惜福的良善公民。
  
   幼兒期是品格啟蒙黃金期
   幼兒期是教育發展的基礎,也是品格培養的奠基時期。許多心理學家都提出6歲以前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如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 E.H.)曾提出人的一生會經歷八個發展階段,前三個階段的發展任務分別是信任與不信任、自主行動與羞愧懷疑、自動自發與退縮愧疚,此為嬰幼兒進入人類社會的人格發展基礎;其次,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依德(Frued,S.)也強調嬰幼兒的早期經驗會影響日後的人格發展;此外,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J.)則認為人類的道德發展是由無律、他律(5~8歲)再至自律(8~9歲)階段,而幼兒期正是從他律發展到自律的重要時期。
   對幼兒來說,「品格」是抽象的概念,因此,如何將其化為具體的事例或活動,使幼兒能體悟品格的內涵,進而學習好品格,成為父母與師長共同關注的議題。以下就以生活實踐為核心,透過遊戲體驗,達成品格學習為目標,提出七項幼兒品格教育的實施原則,供大家參考。
   1.樹立學習的好榜樣:品格教育應從父母、師長開始。父母、師長都是幼兒的重要他人,也是學習的重要楷模。正如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班都拉(Bandura,A.)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他主張個人的學習來自於觀察與模仿,也就是說處於社會情境中的個人,其行為會受到外在他人的影響而有所改變。個人會以旁觀者的立場,經由觀察他人的行為表現而獲得學習,此為「替代經驗」的學習。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習者會經由觀察學習,並對「楷模」行為進行不同方式的模仿,比如:孩子看到父母起床後會整理床鋪,他也會學習到起床後自行整理床鋪的行為,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這符合了所謂「見賢思齊」的說法,也印證了身教的重要性。因此,身為父母、師長必須以身作則,善用身教的影響力,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否則,稍有不慎就可能對幼兒的人格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進而導致行為上的偏差。
   2.協調一致的教養觀:幼兒品格形成的良窳,往往與父母的教養觀息息相關。父母雙方需經常對孩子的教養問題溝通觀念,以建立共識。當孩子的行為需要調整時,父母必須採取一致的處理方法與態度,形成良好的默契,才不致於讓孩子有漏洞可鑽或造成無所適從的窘境。 
   3.善用繪本說故事:好品格的培養,除了提供正向的學習典範外,尚可藉由不同的媒介來傳達品格的核心價值,而繪本正是一項值得推薦的選擇。因為幼兒不一定愛聽道理,但都愛聽故事,因此,父母或師長可安排說故事時間,如:睡前床邊故事,不僅能建立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也能促進親子間的情感與家庭幸福感。目前坊間出版了多元主題的優良繪本,內容呈現不同的品格核心價值,可供親子共讀後進行分享與討論,如「南瓜湯」的公平、「魯拉魯先生的庭院」的分享、「小阿力的大學校」的勇氣、「謊話蟲」的誠實、「先左腳,再右腳」的感恩與關懷等。親子透過繪本的閱讀與對話,不僅能讓幼兒更理解品格的核心價值,也能避免流於以說教方式來傳遞繪本的教育性,進而有助於好品格的形塑。
   4.掌握機會教育:無論在家庭或學校,善用機會教育十分重要,它可能是一個偶發的情境、生活事件或新聞,可能發生在幼兒自身或其周遭的人事物,足以引起幼兒的注意。父母或師長則要敏於覺察,且能掌握時機,引導幼兒觀察與討論,並思考進一步的作法。此種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常能讓幼兒印象深刻,烙印其心,教育效果有時更勝於任何形式的教育方式。
   (全文請見蒙特梭利雙月刊88期)

Copyright (c)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 [ 連絡我們 ]
全能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2段61號
電話:886-2-27927791 傳真:886-2-26187391